本报讯(记者鲍勇)近年来,集中区坚持“要素跟着项目走”,用最快的速度,让有限资源、要素向主导产业、新兴产业汇聚,不断提升招商项目签约、落地建设、投产速度。今年,该区将通过“四个强化”举措,进一步完善要素保障,打造更高水平承接平台。
强化收支管理。加强收入调度和组织,用好综合治税平台,加强财源建设,促进财政收入提质增速。同时,强化预算管理、财务管理,坚持保主保重,严控一般性支出,保障重点支出,优化支出结构,转变支出方式,提高支出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。
强化风险管控。严控新增债务,积极化解存量债务。大力争取非标专项债和上级专项补助,积极推进社会资本合作,保障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资金需要;加大市场化融资力度,探索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方式,盘活存量基础设施资产。并强化金融监管,加强担保业务、代偿追偿工作跟踪管理,坚决防范和处置各类金融风险。
强化用地监管。聚焦标准地供应、存量土地盘活利用、未利用地挖潜、供地组卷报批、重大项目用地争取等持续用力用劲,保障招商项目落户、基础设施完善、taptap品质提升需要,争取产业项目100%标准地供应。树立“亩均论英雄”理念,严把供地关口,加强低效用地巡查执法,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。积极推进“公租房”改住宅、“办公楼”改商服用地,推动资产增值,促进资产变现。抓实上级督查检查反馈问题整改,高标完成“三类”土地处置任务。
强化综合保障。落实减税降费政策,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、考核机制,引导金融机构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。全力争取能耗、环境容量指标支持,保障重大项目、新兴产业项目落户需要。树立“单耗论优劣”理念,对新落户项目严格落实政策兑现后置、对赌,对存量项目逐一梳理,分类管理,对低产出、低效益的企业逐步依规清理,不断盘活存量资源。搭建校企合作平台,引进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,解决技工难招、人才难留等问题。